── 伍 依 ──
随着乌克兰战争的爆发,各路文人学者纷纷出笼,大发议论。在《联合早报》上发文的“专家学者”,除了少部分中国学者之外,其余的都是为美国站台,非议或质疑中国的政策。
戴着“在美国的国际文化战略研究和咨询专家”光环的伟达,在其大作《中国再次面临“美俄两难”》(2022年3月8日,《联合早报》)的“两难”说,是在睁眼说瞎话。
伟达的所谓“两难”,是说“自1911年辛亥革命,中国步入现代以来,整个国家和社会发展过程,其实一直受到美国和俄国两大模式的牵引,或者说游走于美俄两大政治经济文化体系之间,即中国发展所面对的‘美俄两难’”,事实是否如此呢?
伟达说“孙中山早期是仿效英美,‘走向共和’”没错。但说孙中山“后期又采取‘联俄,容共,扶助工农’的政策”,是不明就里,胡说这就是中国的“两难”。实质上,孙中山的三大政策,并不是要取法苏联模式。
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杨奎松《〈国民党的“联共”与“反共”〉试读:孙中山接纳中共的初衷》指出:
“孙中山为什么愿意吸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?其一,与孙中山这时对共产党的认识有关。长期以来,孙中山始终认为,党不过是传播主义的工具,多一些人入党,就多一些主义的传播者和同情者。其二,与孙中山的现实需要有关。孙中山当然不会改变对中共的轻视,但他却不能不看到陈独秀这些人背后存在着共产国际和苏俄的支持。孙中山接纳陈独秀等人入党的时间,恰好在他再度遭受地方军阀排挤,被迫退出广州之后。自1917年依靠西南军阀在广州另立政府以来,这已是两度遭遇排挤或叛变,被迫退回上海了。还在广州率海军舰艇坚持抵抗叛军之际,他就迫不及待地写信给苏俄外交人民委员契切林(G.V.Chicherin),明言苏俄‘是我唯一的朋友’(达林:《中国回忆录》)这再清楚不过地反映出,两度严重受挫的孙中山这时对苏俄的援助会抱以怎样一种期望。一方面想要得到苏俄的援助,另一方面从列宁开始,一直到来华的共产国际代表、青年共产国际代表,都再三提议国共合作,孙中山当然明白这里面的轻重关系。而联合苏俄,首先理顺与共产国际,特别是与共产国际下属支部中共的关系,也确属必要。毕竟,在这个时候的孙中山看来,让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受其约束,至少要比让中共置身于国民党之外,利用苏俄和共产国际的力量,与国民党竞争政治资源来得有利。”
伟达说“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执政后又恢复‘亲和欧美’的方针,并迎来民国大发展的首个‘黄金十年’”。言中之意很明显,“亲和欧美”就“迎来”“黄金十年”,“中国政治家邓小平就曾指出‘与美国关系好的国家,都富起来了’”,而“1949年以后,新政权采取了对苏联‘一边倒’的国策,推动了国家的基础工业化转型,但意识形态愈发极左。1960年代起,中苏关系也走向破裂,中国陷入孤立无援”。
所谓“黄金十年”,实质情况如何?
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王先明《揭开所谓民国“黄金十年”的历史真相:乡村衰败、城乡畸形……》一文中对所谓“黄金十年”这样描述:
“现代工业虽亦持续增长,‘然其范围狭小更未步上重工业之途,仅有轻工业中之几项主要者,稍具眉目而已。然亦无可讳言……国内基本工业基础尚难奠定,亦不能达到自给自足的水准。’甚至,‘民国奠定以来,我国之潜在财富,连年不断的在向外流出’。……民国纺织工业‘即飞黄腾达……其总数约增加百分之五十左右。多数工商业皆能获得盈利,除此以外,则无时不在不景气空气笼罩之中。(骆清华:《民元来我国之工商业》)……总体上看,在所谓民国‘黄金十年’期间,‘一则新式工业根本未走上现代化之途,再则受帝国主义之政治的、经济的乃至军事的严重压迫,进步究属有限’(骆清华:《民元来我国之工商业》)。”
新中国成立,美西方国家采取的是敌对政策,全力围堵封锁扼杀,新政权能不一面倒向苏联吗?“新政权采取了对苏联‘一边倒’的国策”得到的是什么?
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二研究部主任、研究院李颖《第一个五年计划的“156项”》指出:
“1953年-1957年期间,苏联对中国援建的156个项目帮助了中国的工业经济发展,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基础。苏联和东欧国家帮助中国建设的工业项目,不仅提供了企业所需的机器设备,而且从勘察地质、选择厂址、收集设计资料、进行设计、指导建筑、安装和开工运转、供应新产品的技术资料,一直到新产品制造完成,都给予了全面的、系统的帮助。苏联和东欧各国都派遣了优秀的技术专家,来中国实地收集设计基础资料,并且具体指导建筑安装,同时还接受中国实习生前往学习先进技术和现代化企业的管理经验。在此期间,苏联和东欧各国到中国工作的技术专家达8000多人,为中国培养的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达7000人。”
而美西方国家,在新中国建立后,就妄图扼杀新中国于摇篮之中,实施了严格的封锁政策。自上世界六十年代起,中国靠着自力更生,艰苦奋斗,已在苏联和东欧国家援建的工业基础上,取得显著的成就,不但不靠外援,还尽力援助第三世界国家。
“1960年代起,中苏关系也走向破裂,中国陷入孤立无援”却能发展出两弹一星、大庆油田、汽车制造、铁路等等成就。
上述一切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实,哪来的“两难”?一味想着外援,是奴性使然。
邓小平说没说过“与美国关系好的国家,都富起来了”暂且不论。“与美国关系好的国家,都富起来了”吗?菲律宾如何?苏哈多时代的印尼如何?巴列维王朝的伊朗如何?中国能够像日本、韩国一样,出让主权丧失独立自主的发展的权利跟着美国跑,跟着美国富起来吗?
伟达算历史老账说“中国曾是老沙皇帝国主义的最大受害者,为此中国沦丧的领土领海,相当于11个台湾及其海域的面积范围”,以此来攻击俄罗斯。要算老账的话,伟达为何不算一算八国联军中的美国?
英国人记载说:“城破之日,洋人杀人无数;但闻枪炮轰击声,妇幼呼救声,街上尸体枕藉。”“北京成了真正的坟场,到处都是死人,无人掩埋他们,任凭野狗去啃食躺着的尸体。”
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以后,继续进攻了保定、易县、永清、张家口、山海关、娘子关等地。八国联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,把城市乡村变成一片废墟。根据美国作家马克·吐温撰文揭露,仅在河北任丘县一处,美国基督传教士梅子明表示有欧洲天主教传教士以680名天主教徒被害为由,提出“用人头抵人头”为口号就杀害了清朝无辜百姓680人。
八国联军侮辱妇女,任意蹂躏,据记载:“联军尝将其所获妇女,不分良曲老少,仅驱诸裱褙胡同,使列屋而居,作为官妓。其胡同西头,当经设法堵塞,以防逃逸。惟留东头为出入之路,使人监管,任联军人等入内游玩,随意奸宿。”大学士倭仁的妻子已经九十岁,被侵略军百般侮辱而死。许多人不甘侮辱,含冤自尽。国子监督酒王懿荣愤怒地说:“岂能被所辱?”全家投井自尽。同治皇后的父亲、户部尚书崇绮的妻子女儿被拘押到天坛,遭到八国联军数十人轮奸,归来后全家自尽。崇绮服毒自杀。
八国联军在皇宫阅兵,阅兵之后,各国军官重新回到皇宫,以参观为名公然疯狂抢劫。一个英国侵略者事后回忆说:“一大群联军军官见到这些东西伸手就拿,把他们想要的东西装入口袋。”
此时,清朝皇家的珍贵文物遭到了空前的浩劫。皇宫和颐和园里珍藏多年的宝物被抢掠,清太后慈禧寝宫用黄金和宝石精制的数十件珍宝被“洗劫一空”。各类珍宝抢光以后,以搬取大件之物,用大衣包、布袋装,运回驻地。就连太和殿前存水的铜缸上面的镀金,也被侵略军刺刀刮去,至今刮痕斑斑。东四一带的商店被抢掠一空,著名的“四大恒”金号全部被抢。地安门以东、东安门以北,房屋被焚毁十分之七八,前门以北东四以南,几乎全部被毁。
当时一位目击者写道:“各国洋兵,俱以捕孥义和团,搜查枪械为名,在各街巷挨户踹门而入,卧房密室,无处不至,翻箱倒柜,无处不搜。凡银钱钟表细软值钱之物,劫掳一空,稍有拦阻,即被残害。”一个英国人说:“凡是士兵所需要的,都是派出一队一队的士兵去抢劫清朝人的财产而得来的。如果士兵需要一些东西,而清朝人稍一迟疑的话,就免不了送命。”八国联军抢走北京各衙署存款约6000万两白银,其中日军劫掠户部(今公安部院内)库存白银2百91万4856两,并立即放火烧房,掩盖罪证。鼓楼的更鼓,被日军用刺刀刺破。(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)
八国联军比起沙皇俄国来,不遑多让。
伟达说“‘冷战’前35年美苏并没把主要压力朝向中国,但中国却自己走入死胡同,最后不得不搞‘改革开放’”,这明摆着是说谎嘛。
“‘冷战’前35年”,美国在朝鲜战争时打到鸭绿江边,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,苏联在中苏、中蒙边界陈军百万,这还不算是“主要压力朝向中国”?“改革开放”是天上掉下来的吗?如果不是毛泽东等老一代领导人运筹帷幄,纵横捭阖,打开中美大门,哪有后来的“改革开放”?
中国之于能“闷声大发财”,照伟达的说法是“取决于中国自己的策略是否明智有效”。伟达既然说“美国2001年九一一事件后忙于反恐”,中国才能“闷声大发财”,是不是说,美国“忙于反恐”,对中国的压力小了或没有了,中国才能“闷声发大财”,那中国可要感谢奥巴马了,与美国何干?
伟达的意图很明确,中国不要再在“美俄两难”中徘徊,一味跟着美国就行了,就能富起来了。
2022年3月8日
主页 Home | 历史资料 History | 旧抄集存 Archives | 南大心声 Speak Out | 友谊邮箱 | 联欢会 Reunion | 回忆、感想 Recollection | 互联网知识 On Internet |
自强不息 力争上游
2022年03月08日首版 Created on March 8, 2022
2022年03月08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March 8, 20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