── 伍 依 ──
杨荣文在《中国在多级世界将如何信步向前》为题的讲座中,反复强调大陆对台工作最需要的素质是“魅力”。杨荣文认为,北京可以做一些低调且微妙的动作去向台湾展示魅力,要做到这一点,“就必须很细致地了解对方,知道对方脑子里和心里在想什么”。
至于什么是“低调且微妙的动作”,杨荣文没有说出具体的“动作”。北京不“了解对方”吗?不“知道对方脑子里和心里在想什么”吗?杨荣文所说的“对方”,应该是指台独分子吧?北京不知道台独分子的“脑子里和心里”(“脑子里”和“心里”有何区别?)“在想什么”吗?《孙子兵法》曰:“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”,北京不知道对方,如何打赢这场仗?
北京对台湾问题的解决,气定神闲,底气十足,不仅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方案,还以实际行动表明统一台湾的决心。“一国两制,和平统一”一直是北京坚定不移的政策。
这就是杨荣文认为的“中国大陆在两岸问题上应该明确立场”。可是,杨荣文又说“北京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可以不直接讲明”,“不直接讲明”如何“明确立场“?莫非杨荣文要北京也来搞“战略模糊”?而“战略模糊”如何“让所有人都看得明白”?
“不直接讲明”只能“让所有人”凭自己的主观意识去揣测。莎士比亚的经典名言“一千个读者,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”一样,众说纷纭,主观揣测只能“让所有人”都不明白“统一的那天”何时到来。
杨荣文所说的“魅力”是什么语焉不详,无法理解杨荣文要北京如何展示“魅力”。
在不断变化的对台政策期中,北京对台湾实施了许多惠台政策。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游、水果零关税、惠台农业措施、扶持台商、惠台经贸措施,等等。就说贸易盈余吧,2021年台湾出口大陆1585美元,占其出口总额的41%,顺差580.34美元,约合新台币1万6千1百27亿元。如此巨额顺差,算不算“魅力“呀?
中国的高速发展,社会面貌日新月异,宇航科技、军事科技、脱贫、高铁、机场、高速公路、桥梁、支付宝、物流、城市建设、疫情控制,等等,等等,算不算“魅力”?
自所谓“台湾问题”出现以来,中央政府提出了许多方案。从毛泽东时代的“解放台湾”、叶剑英的“和平统一台湾的九条方针政策”、双方达成的“九二共识”到邓小平提出六条方针的“一国两制”,等等,都很明确地告诉对方北京对国家统一的鲜明态度。
但是,即使北京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,根据台湾的所谓“民意”,一直退让、让利,不断修改对台政策,很显然对坚持独台的国民党和台独的民进党都毫无效果。
面对美国及其仆从国不断在南海台海进行军事演习,军机军舰闯入南海台海耀武扬威,并扬言要军事介入台海“协防台湾”,中国为了震慑破坏台海稳定的有关国家,不断出动战机战舰和军事演习,警告有关国家别干涉中国内政,别妄图阻扰中国的统一大业。杨荣文却把中国的真正意图,理解为北京对台湾展示武力,冯京当成了马凉,着实让人啼笑皆非。当初美式装备的八百万军队都被小米加步枪的解放军打得稀里哗啦,就凭台湾现在的那一点兵力和从美国买来的二手武器,值得中国向台湾展示武力?
海峡两岸问题是大是大非问题,是涉及中华民族千秋大业问题,是一个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问题。杨荣文不知道之所以有所谓“台湾问题”,关键不在台湾方面,而是外来势力干扰的结果。
自从台独势力执政以来,台湾岛内的政治形势已经发生实质性的变化,“去中国化”“反中仇中”“抗中保台”已经成为台湾岛内选举的重要议题,以此达到争取选票的目的。这从一个侧面说明,在台湾问题上,如果按照杨荣文的思维定势,寻找解决方法,最终必然会导致台湾渐行渐远。
即使最近中国大陆制裁“台独”分子的政策,不管大陆采取怎样的优惠措施,都不可能改变台湾民进党的反中政策,也不可能让台湾岛内台独分子回心转意。从现在开始,如果在解决台湾问题上采取杨荣文的“魅力”说,国家统一将变得遥遥无期。
中国始终希望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,最终实现国家和平统一,而民进党拒绝承认一个中国原则,国民党又死抱“中华民国”这具僵尸不放,和平谈判实现国家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已经不存在。在这种情况下,如果不做好采用非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各种准备,台湾独立就会成为事实。
只要美国称霸世界的战略不变,遏制中国的战略也不改变,美西方国家就始终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中国,日思夜想就是要改变中国,希望台湾问题持续恶化下去,最终实现台湾独立。因为那样就会在太平洋西岸地区建立一个遏制中国的桥头堡。
准确的说,杨荣文是以商人的思维分析海峡两岸问题。
2021年11曰15日
主页 Home | 历史资料 History | 旧抄集存 Archives | 南大心声 Speak Out | 友谊邮箱 | 联欢会 Reunion | 回忆、感想 Recollection | 互联网知识 On Internet |
自强不息 力争上游
2021年11月15日首版 Created on November 15, 2021
2021年11月15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November 15, 20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