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

长夜 23

── 怀 鹰 ──


(上 页) 〈 〈 〈

23

一条长长的红泥路,裸露在眼前,由于年深月久,又疏于维修,路面早已毁坏不堪,东一个水坑,西一个窟窿,蓄着满满的雨水,路变得非常泞滑。

锦松最怕的就是走这样的路,尽管他如何小心和防备,全都无济于事,整段路有如一滩烂泥巴,脏水溅到他的长裤,有几次差点儿滑倒。他心里十分不快,但只能忍住。

徐大炮走在前头,他走得很快,泥水溅上来,他不在乎,朝后面喊:“喂,锦松,你怎么搞的,走得比老太婆还慢。”

这家伙又来挖苦他了,他没好声气的说:“你走你的,我走我的,多管闲事。”

“哎呀!说的比唱的好听,什么叫多管闲事?”

锦松正想顶他,小惠说:“你们怎么啦,一见面就吵,真是一对欢喜冤家。”

“哈哈!我们是越吵越亲密。”徐大炮歪着头,说:“锦松,你说是吗?”

锦松说不过他,沉下脸“哼”了一声,忽然脚下一滑,幸好老吴及时的拉了他一把。“妈的!这鬼地方,活受罪!”他低声骂了一句,但没有人听到。

徐大炮唱起歌来:

“虽然黑夜漫漫,
寒风阵阵吹,
虽然道路崎岖太难行,
我们像雄鹰一样勇往直前,
勇往直前,
黑夜尽处是黎明,
那儿开着一朵艳艳的太阳花!
……”

这首歌是他们熟悉的,曲调豪壮而带着微微的抒情,他们应和着唱起来。

锦松始终闭着嘴,眉头深深地皱起来。

患了流行性感冒的英英,披着寒衣,满脸倦意从屋里出来迎接同学们。她身边跟着两个年纪稍大的少女,一个扎着辫子,个儿高挑,戴眼镜,脸容端庄;另一个稍为矮小,短发,眉目清秀,脸上满是笑容,身着白色长袖衣配一件深蓝色裙子。

“你们怎么来了?”

“我们来探望你,感冒好点了吗?”老吴说,把一袋水果递过去。

“好多了,谢谢。哟!还带水果,当我是医院里的病号呀?”

“小病是福,不用上课,真羡慕。”志忠说。

“少上一课,要读到半死。呀,忘了跟你们介绍——”

老吴说:“还是我来介绍吧,个儿高的是你表姐,杨秋亭,这个叫陈丽芳。”

“咦?你怎么知道,原来你们早就认识。”

“她们俩都是中学联中正分会的干事,我怎会不认识呢?”老吴说。

秋亭和丽芳跟他们一一握手。

老吴说:“她们俩都是分会的积极干部,参加活动的历史比我们早,算得上是老大姐了。”

秋亭微微一笑,以平静的口吻说:“哪里,分会还有很多前辈,我们只是小字辈。”

“秋亭姐,我看你有点面熟,你读哪一班?”

“我和丽芳都在总校。哦,去过总校吗?”

“去过一次。”

“中正湖太漂亮了,有空多去走走,看看。”丽芳说。

“中正湖确实很有魅力,能在那儿读书学习,是一种幸福呢。”老吴赞叹着说:“将来我们还要把中正湖装点得更美,更浪漫。”

徐大炮说:“虽然我们不在总校,可我们也是中正湖的好儿女啊。”

“听说中正湖的夜景最迷人,在湖畔静静散步,看看湖水,看看天上星辰,听听风涛,想一些英雄故事,谱上一首诗,不知有多美妙。”锦松充满憧憬的说,仿佛此刻已置身于中正湖的怀抱。

“哎,大诗人,诗兴又发作啦?”徐大炮说。

“我们在总校阅读过你的诗作,写得不错,很抒情。”秋亭把辫子甩到肩后,说:“我提个意见,希望你不要介意。”

“不会,有什么意见,请说。”锦松谦逊地说。

“文艺工作者不能老是风花雪月,对民间疾苦,群众运动应当有所感触,与群众同呼吸,共患难,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作品。”

锦松点点头,虽然心里不是滋味。秋亭的话无疑是“批评”他的作品缺少血肉,这是政治挂帅的思想,根本不懂文学的艺术表现,但他不便反驳,只得保持沉默。

“中正湖到处都是诗,正等待我们去挖掘。”丽芳说。

“是啊,我也是这么想。我家离中正湖不远,以后会经常去。”锦松说。

〉 〉 〉 (下 页)



自强不息 力争上游

2017年10月5日首版 Created on October 5, 2017
2017年10月5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October 5, 2017